开元体育雪飞燕为了“勇敢者的运动”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昨天,由于天气原因而延期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区开赛。这里拥有国内首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而且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雪飞燕。
2021年1月,习总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调研。他指出,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
但鲜有人知的是,在2016年之前,中国还造不出一条合格的高山滑雪赛道。短短几年间,中国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小组就跟大家聊聊“雪飞燕”背后的故事。
优质赛道对运动员水平的发挥至关重要。拿田径运动来说,最初的跑道是用煤渣铺成的,后来才被弹性更好、吸震能力更强的塑胶跑道取代。1968年,第19届夏季奥运会的田径赛场首次用上了塑胶跑道,运动员们因此打破多项比赛纪录。
与田径运动类似,高山滑雪对比赛场地也有着严苛要求。高山滑雪比拼速度,不用翻跟头,不用上障碍物,只需不停急转弯,谁先滑到终点算谁赢。想想看,运动员要在垂直落差近千米的山坡急转直下,在9公里长的赛道上辗转腾挪,以最高200多公里的时速一路滑行,绝对是冰雪版的“速度与”。
这种情况下,滑雪赛道既要有一定的硬度,还得有相应的弹性和抓地力;要足够光滑,但摩擦力又不能太小,否则运动员“刹不住车”。而且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性,必须确保不同顺序出发的运动员面临的赛道状况基本一致,这也就意味着雪道上不能留下压过的滑痕。要满足这些苛刻条件,就要为高山滑雪项目打造一套合格的“塑胶跑道”——“冰状雪”赛道。
啥叫“冰状雪”?简单来说,“冰状雪”有点类似刨冰,密度大、雪层多、硬度高。不同于踩上去咯吱作响的自然雪面开元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冰状雪”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冰壳,既能有效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开元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又能保证雪道不会轻易走样变形。
听起来无非是铺雪、注水就能实现的事。但放在几年前,这个概念就连长期从事冰川研究和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都没听说过。更何况,铺多厚雪、注多少水、隔多久注水?这些具体的参数标准是多少?中国一时无法拿到。
2022年1月28日,工作人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上进行冰状雪制作。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1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项目科研团队,向制造“冰状雪”发起攻关。
这支团队夏天在中国西部研究冰川,冬天在北方地区做雪务工作。零下20多摄氏度,每秒30米的风速,普通人连站立都十分困难,而研究人员经常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铺雪、注水、压实、测量、分析……成百上千次的试验,逐渐摸索出一份适合北京气候特点的“冰状雪”制造方案。
方案有了,但能否确保造出的赛道符合比赛要求?如果“冰状雪”太软,运动员滑行时容易陷进雪里;过硬,运动员又容易受伤。以前,有经验的裁判员会在电钻上安装探针,在雪中触探,接着拿脚踩一踩、用手捏一捏,人工判断赛道建造质量。但这种主观判定的方式既不够透明,也不够科学。
为了精确掌控“火候”,团队把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请来了。光学专家们手里有两样法宝,一个叫冰雪粒径检测仪,一个叫冰雪硬度测量仪。通过这两种仪器,以往脚踩手捏判断赛道质量的方法,变成了客观清晰的科学数据。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正赶上农历立春节气。为避免气温回升带来“雪荒”,团队又专门研究储雪技术,把雪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可以“冬雪夏用”。去年5月,正是应用了这种储雪技术,新疆阿勒泰成功举办了国际雪联越野滑雪积分系列赛,这也是国内首次在零摄氏度以上举行的专业滑雪比赛。
2022年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项目比赛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图为中国选手徐铭甫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体育界有句话开元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夏奥会是“得田径者得天下”,冬奥会则是“得雪上项目者得天下”。高山滑雪是冬奥会的奖牌数大项,许多位于热带地区的国家也派出了代表团参赛。这些代表团虽然大多仅有一两名运动员,但参加的几乎都是高山滑雪项目。
这次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注册成功的运动员有307人,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雪上项目中人数最多的。中国队也获得2男2女共4个名额,创造了中国队该项目冬奥参赛名额之最。这些运动员将角逐高山滑雪项目的11枚金牌。
赛场之外,相关造雪技术还被应用到更广阔的“星辰大海”。比如2020年和2021年夏季,储雪技术被应用到四川达古冰川的保护工作中,短短两个月可以减缓近70%的冰川消融,冰川厚度增加1米左右。
再如自主研发的冰雪粒径测量仪和冰雪硬度测量仪。在南极昆仑站,两个仪器将被应用于冰雪地基承载力的测试和判断工作,确保中国大型望远镜能稳稳地伫立在浮动的“冰盖”上。
据报道,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成为中国高山滑雪队及其他专业高山滑雪队的训练场地,并向高水平业余滑雪爱好者开放。随着专业体育设施不断完备,“雪飞燕”今后会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冷运动”将在中国“热起来”。